简介

我的大宋新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平衡(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因为那里面太多的政策,在如今都实现不了,可以说惊世骇俗,离经叛道。

皇权不稳,一切都是虚幻,只有等皇权稳定了,才能慢慢施行。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干,比如保护黄河,在黄河沿岸种树,他就已经传旨给了上游的州府。

还有派了一支探金队前往莱州掖县(招远),准备去找金矿。

赵德昭不支持在国内挖金矿,等国泰民安了,就可以去东瀛,去美洲挖金矿。

但是,总要让赵匡胤尝一点甜头啊。

何况,现在贵重货币实在太缺了。

那些写宋朝之前,动不动几千两银子,甚至几万两银子随便花的,完全是不懂时务。

如今的宋朝主要货币是铜钱和金子,金子还只是贵重金属,很少流通,存量也少的可怜。

至于银子当然也有,汉朝就已经有银子了。

可是如今的银子只比金子略多,也只是作为贵重金属,很少流通。

也就是说,金银只是衡量物价的标准,交易却全部是铜钱。

银子作为货币流通,那是明朝以后的事情了。

除了招远金矿,赵德昭给他的资料里还有晒盐法,相比浪费木材的煮盐,晒盐才是食盐大量生产的最佳方案。

这个技术方案被赵匡胤视为珍宝,立即就安排了人前往宋朝控制的海边,寻找合适的区域试验。

赵德昭将这些秘密告诉了他,如今他对赵德昭可谓亲近。

但是在赵德昭看来,他主要是因为自己要离开开封府,感觉没有威胁,才对自己如此亲近。

否则的话,在那个位置面前,根本没有天平可以平衡。

二月初二,龙抬头。

赵匡胤第三次大婚,才十三岁的宋氏在婚礼上,就被他封为皇后。

他三十九岁,儿子赵德昭都十五岁了,娶了一个十三岁的女孩。

不过,世情就是如此,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事例,在这个时代非常多。

赵匡胤大婚之后,原定二月初五就出发的赵德昭,又被耽搁了。

汉京初立,许多事务都要跟朝廷这边沟通好,毕竟银钱都要朝廷出。

除了银钱,产自其他地区的物资,也要从外地调运,方方面面都需要协调。

不过,二月初五这一日,赵德昭还是先送了锦衣卫三千五百九十九人,先行出发。

锦衣卫原本只有三千一百五十九人,加上袁不让麾下的三百禁军,再加上赵德昭,也只有三千四百六十人。

不过南苑练兵开始之后,其他禁军对他们的训练也很感兴趣,赵匡胤征求了赵德昭的意见之后,从禁军各部抽调了可信的一百四十人加入进来。

这一百四十人属于委培,培训结束,还会回到原本的军队。

锦衣卫虽然也携带了大量行李,不过这些统一由兵部转运,他们这些人只携带两套衣服和军刀,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襄阳。

这段一千里的路程,会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赵德昭主要不是送他们,而是送王溥和自己的家眷。

王溥只带了老婆和小儿子王贻序前往襄阳,前面三个儿子都大了,两个已经任官,老三王贻庆在国子监读书。

他们将会跟王氏,陈氏,还有裴格安一起出行,另有迁往官员十余家。

袁不让带领三百禁军沿途保护,名义上是保护王溥他们这些大臣和赵德昭的家眷,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裴格安和其中的一个箱子。

裴格安的离开,也让赵德昭内心一下子空荡荡的。

更主要的是,他怕赵匡胤对她下手。

要不是因为她,赵德昭根本不会把那些政治制度,矿产分布,还有新技术暴露给赵匡胤。

希望这些安排能让他不要动手,裴格安一旦有了三长两短,赵德昭会发疯的。

他虽然来到了这个时代,以振兴华夏为己任。

但他依旧是个利己主义者,裴格安是他唯一的同伴,也可以说是心灵的归宿,自然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

喜欢我的大宋新帝国请大家收藏:(m.anranwx.com)我的大宋新帝国安然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